1.新能源汽车续航增加

2.汽车行业还能发展多久,未来将如何

3.重庆市人民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的文件内容

4.动力电池产业剧变中,宁德时代拿什么保住“一哥”地位?

重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_重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中国低碳产业联盟(简称中碳联盟)在院参事和全国政协有关领导的关怀下,由亚洲低碳工业协会中国分部、中碳联盟北京低碳研究院、中关村光电产业协会、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北京中企新能联盟低碳技术发展中心在2010年3月联合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电力、电池、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金融、化工、房地产等行业53家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在国家相关部委领导的指导下,由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社团和行业组织、知名企业、媒体的人员组成。中国低碳产业联盟(China Low Carbon Industry Union),致力与“倡导低碳生活,打造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共建低碳中国”的活动性、学术性、民间联盟。旨在打造中国官、产、学、研、资多赢的品牌产业平台。

联盟遵守国家法律,致力于推动低碳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行业自律,协助对低碳产业发展实行监督和管理,组织、权威专家调研团对产业进行调研,向提供调研报告,为制定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提供决策参考。向反映联盟成员的意愿和要求。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为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争取项目资金,切实有效推动产业发展。

根据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科发政[2009]648号)等文件精神和联盟协议各方共同约定中碳联盟北京低碳研究院(联盟理事长单位),作为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代表联盟与相关管理部门签订科技项目任务书等文件;联盟对外签署的其他文件可由相关联盟成员就具体事项,共同出具授权委托书,委托联盟理事长单位签署。联盟理事会现有244家会员企业,其中副理事长企业单位22家、常务理事企业单位37家,直属行业分会11个,涉及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电力、电池、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金融、化工、房地产等行业。

联盟的任务与职责:

1、协助联盟理事会企业单位高层公关;国家项目资金及专项资金审批,例如家电下乡、企业信用评级、纳入商务部重点推荐名牌出口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报批、中国驰名商标申请报批(国家工商总局)、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富民强县审批(政企联合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审批、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审批、环保部民用核设备安全许可认证、节能惠民工程、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中国低碳品牌申请报批、中国节能环保品牌报批、中国低碳企业、低碳环保产品、低碳节能建筑报批、太阳能光电应用财政补助资金、节能项目审查评估、重点推荐行业出口品牌、重点推荐行业出口名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结构资金报批、环保部中国环境标志(十环标志)认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上市运作、法律援助、择机安排国家及部委领导莅临企业视察等

2、组织理事会企业单位开展“碳交易”--CDM或PCDM项目,维护会员企业的利益,协助联盟理事会企业单位危机公关

3、定期邀请欧盟25个成员国、美国、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及国外购商举办行业进出口洽谈交流会

4、每年评审编制《联盟重点推荐行业出口品牌》、《联盟重点推荐行业出口名牌》向联合国购司、欧盟25个成员国、美国、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国外购商以及欧盟商业联盟、印度商会、非洲中华总商会、英国商会、日本商会、美国商会、韩国中华总商会、俄罗斯中国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盟、加拿大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菲律宾华商总商会、坦桑尼亚农工商会 、埃及亚历克山大商会 、开罗工商会 、埃及出口促进中心 、埃及商会联盟 、埃及贸易发展中心 、苏丹商会、利比亚班加西工农商会 、利比亚的黎波里工农业商会等欧盟、美国、日本、东南亚、非洲商会组织团体及其会员企业推荐

5、进出口:每月从驻国外205个商务参赞处(亚洲地区39个、西亚非洲地区66个、美洲大洋洲地区48个、欧洲地区46个、国际组织4个、港澳2个)、联合国购司、开发署,我会汇总国外各行业进口购信息、项目招标信息、项目投资信息进行发布

6、城市投资考察:每月举办1~2次城市投资考察活动,促进企业家与城市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共享城市发展商机。优先推荐联合会理事会企业单位负责人陪同国家***出国考察作为随团企业代表成员

7、外交官联谊会:每年4月份,邀请各国驻华大使(每次100位左右)、我国前驻外大使(每个国家1位)与相关会员企业家在人民大会堂欢聚一堂,共谋合作

8、投资全球行:每年举办2~3次财富全球行活动,带领会员企业家走出去开展系列经贸合作活动,届时将邀请所经考察国家政要出席

9、企业融资:整合各类投资家,为会员提供更多直接融资机会,常年进行会员资本与项目对接,以及上市咨询促进工作

10、高端沙龙:每月将举办1~2次国内外政要名流小范围高端聚会活动,为相关会员企业家提供小范围合作对接机会

11、慈善环保公益:开展慈善环保公益事业,整合各界慈善家进行慈善环保公益行

12、咨询平台:协助企业进行土地、矿产等项目评估、竞标

13、加强行业自律,组织代表团进行行业调研,优先考虑联合会理事会企业单位作为代表团调研考察企业;编写调研报告并提供给相关部门,部分内容免费提供给会员单位

13、沟通及有关部门与企业的联系,针对行业政策制定调研,协助制定行业政策

14、组织大型公益活动、组织展览会、招商会、产品推广会、研讨会、论坛等各种形式的会议,搭建、专家、企业、媒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高端平台

15、组织与同类型组织的国际交往,安排会员对外经贸考察,提供项目投、融资机会,优先考虑副理事长以上级别单位

16、推动和建设绿色的创新型集约低碳工业园区,实现土地集约化、生产集约化、清洁燃料供应集约化、三废治理集约化,促进联合会成员互惠互利的共享,促进行业与相关产业的和谐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17、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建立中国低碳产业发展基金。

18、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同世界各国的有关部门和相关组织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联系、组织与国外进行技术交流。

19、加强联盟成员的对外宣传,建立联合会成员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

20、为联盟成员提供信息、法律援助、咨询、培训等服务;围绕产业的发展开展咨询,举办研讨会、论证会、推介会、展览会;创办《低碳产业》会刊;组建俱乐部和沙龙;组团参加国内国际行业展览会和博览会。

21、开展本联盟宗旨所允许的其它活动。

说明:联盟下设中国低碳产业联盟城市投资联盟、企业融资联盟、矿产投资联盟、光伏行业联盟、太阳能光热行业联盟、新能源行业联盟、电动汽车行业联盟、节能环保行业联盟、低碳节能建筑行业联盟、风能行业联盟、风电设备行业联盟、地热能行业联盟、生物质能行业联盟、进出口联盟、绿色生态农业联盟、锂电行业联盟等

咨询:010-628150

新能源汽车续航增加

长安汽车胎压正常范围在2.3-2.5bar左右,根据国际GBT28-2008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不同 轮胎 的胎压如下:标准轮胎:2.4-2.5 bar;增强轮胎:2.8-2.9巴;最大气压:不应大于3.5巴轮胎压力过高的危

长安汽车胎压多少正常?

长安汽车胎压正常范围在2.3-2.5bar左右,根据国际GBT28-2008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不同轮胎的胎压如下:标准轮胎:2.4-2.5 bar;增强轮胎:2.8-2.9巴;最大气压:不应大于3.5巴

轮胎压力过高的危害:

轮胎的摩擦力和附着力会下降,影响制动效果;

导致 方向盘 震动跑偏,降低驾驶舒适性;

加速轮胎中心胎面花纹的局部磨损,降低轮胎寿命;

车身振动变大,会间接影响其他部件的寿命;

轮胎帘线会受到过度的拉伸变形,胎体的弹性会降低,汽车上的载荷会增加。

滚动阻力降低。在路面上遇到钉子、玻璃等尖锐物体时,很容易扎进轮胎,撞击会引起内部开裂爆炸,导致爆胎。

轮胎气压低的危害:

与路面的摩擦系数会增大,油耗增加;

导致方向盘沉重、易跑偏等不利行车安全因素;

增加轮胎各部位的运动量,过度滚动会造成轮胎异常发热;

帘线和橡胶的作用降低,造成帘线与轮辋之间脱层或过度摩擦,造成胎圈损坏和异常磨损;

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倍增,轮胎温度急剧上升,轮胎变软,强度急剧下降。如果车辆高速行驶,可能会造成爆胎;

胎体变形会增大,胎侧容易出现裂纹,同时会发生屈曲运动,导致轮胎受热过度、橡胶老化、轮胎帘线疲劳、帘线断裂,还会增加轮胎的接触面积,加速胎肩的磨损。

长安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吗?

长安汽车有几款 新能源车 。以下是相关介绍:

公司简介: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业务主要涉及 纯电动 、 混合动力 、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设计、电驱动系统零部件制造、观光车纯电池生产与销售。“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公司一直承担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是国家“十万工程”重庆混合动力汽车规模化示范运营实施单位,重庆市新能源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

发展历史:

2008年5-8月,22辆中型混合动力汽车捷迅2008北京奥运会示范运营完成并产业化;承担科技部“863”重庆混合动力汽车大型示范运营项目4项;2009年2月,两会期间,院向长安购了10辆捷迅混合动力汽车,受到表彰。

长安汽车胎压多少正常? @2019

汽车行业还能发展多久,未来将如何

无论你走到哪里,你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它。新能源&rdquo话说,今年两会再次强调&ldquo新能源汽车&rdquo。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在今年的两会工作报告中,新能源汽车多次被提及,包括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三年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是政策关注的焦点。然后,汽车边肖将告诉朋友们关于新能源汽车寿命的增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一是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2.7%,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个人汽车消费市场迅速崛起,去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近75%。

二是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小伙伴乘用车的续航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龙头企业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瓦时/公斤,价格达到1.2元瓦时。这两项指标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两倍,下降了70%。

三是企业实力明显提升。骨干车企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发展体系,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骨干企业R&D投资占比超过8%,高于行业世界平均水平。

四是配套环境日益优化。收费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高速公路等重点场所覆盖率大幅体系化。截至去年底,中国共有公共桩21.4万桩,同比增长51%,居世界第一。新用户私桩安装率超过80%。

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汽车国家和企业加快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产业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首先,全球市场规模正在加速扩张。截至去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320万辆。2013年至,年均增长率为45%,欧洲和挪威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6%。较早前,有人提出禁止售卖燃油车的议案。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市场渗透率已基本超过1%,新能源汽车进入全球规模发展的新阶段。

二是跨国汽车企业要加大电动汽车投资,加强战略合作,加快电气化转型。大众、宝马、奔驰、沃尔沃、奥迪等企业基本明确了电动化转型的时间表,提出了2030年甚至2025年实现电动化转型的目标。丰田、宝马、雷诺、日产等企业率先成立电动车联盟,在共享R&D成本和技术成果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从中国的产业发展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数量的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渐突出。

首先,充电基础设施仍是发展的短板。目前我国车桩比只有3.5:1。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整体规模仍然滞后。2020年规划建设的公共充电桩数量约为50万个,但仍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规模不匹配。我前面提到3.5:1,不算太高。如果按照2020年全年200万辆的产销量和我们建设的充电桩数量来看,这个指标不会优化,反而会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充电设施布局不一定足够合理,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足15%,可持续商业发展模式尚未通过发展改变。运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消费者的高收费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矛盾。

二是政策体系仍需完善。随着货币化支持政策的逐步退出,便利获取等后续政策要提前研究,快速布局。中央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支持政策衔接不够。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部分城市设立地方目录,影响消费者选车空之间的巨大压缩,造成市场碎片化,抑制发展活力。

三是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不大,但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够强。与跨国企业相比,在先进技术研发、产品一致性保证、国际化发展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从整车来看,我们的新一代纯电驱动平台大部分还没有纳入企业的R&D,现有的平台大部分都是原厂燃油车做的改装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以企业为主体、用用结合的产学研创新体系亟待完善。

四是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不一定相似,售后服务的配套体系滞后,这也与培育消费市场有着必然的负面关系。同时,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评估规范缺失、流通体系不完善、汽车保值率低等问题都与新车市场的长期发展有关。此外,积分法已发布,但部分企业仍面临较大达标压力。以2016年为例,123家汽车企业中有42家未达到油耗规范要求。其中,也有生产销售规模较大的企业,不少企业从2019年和2020年的需求需求来看,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规划布局上还有必要的差距。企业需要根据平均油耗标准和积分法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尽快做好产品研发和生产布局。反应慢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被动发展。

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通过发展变化进一步发展发展合力。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部门间政策措施的协调衔接。科学协调项目布局、储备开发和回收利用,加快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坚决打破地方保障,引导地方财政补贴逐步由鼓励购买向支持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充电服务费用转变。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质量提升增量。加快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制造创新中心建设,集中行业优势协同攻关,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平台和整车集成方面的创新,重点攻克下一代锂电池、固态电池等新系统电池关键核心技术。为了加快产品升级的步伐,2020年实现单节电池350WHR/公斤、模组260WHR/公斤的目标颇具挑战性。提高正向设计开发能力,不断提升整车轻量化和智能化水平,力争整车性能达到甚至超过燃油车。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抓好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加强补贴资金监管,完善新能源汽车监管信息平台,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水平。在这方面,小伙伴们担心补贴政策会有所调整,其实这种调整势在必行。如果把一次性调整推迟到2020年底,还不如分阶段释放调整压力,让朋友们顺利度过这段不断下滑的关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金融信贷、保险、租赁、二手车交易等营销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积分,提供多种交易模式。还需要研究制定积分经济管理办法,激活积分交易市场。提前研究发布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需求要求,加快建立商用车积分管理制度。

第四,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发展水平。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率先制定国际规范,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关系。从技术、规范和规则的模仿者、追随者和追随者,逐渐转变为捕捉者、创造者和领导者。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化发展水平。一方面,自主率先放开新能源汽车外资比例限制试点工作,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提升合资合作水平。另一方面,鼓励支持优势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机遇,设立国际R&D机构,积极做好海外布局,推动产业合作向合作R&D、品牌培育等产业链高端环节转移,加快融入全球市场。

好了,今天,汽车系列的小伙伴们介绍了这么多新能源汽车续航补充。不知道小伙伴们听完汽车系列的小介绍,对新能源汽车续航加成有没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边肖汽车的简介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知识,那就关注这个网站。边肖车在这里等你!

百万购车补贴

重庆市人民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的文件内容

动力锂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孚能科技(688567)、亿纬锂能(300014)、国轩高科(002074)、澳洋顺昌(002245)、鹏辉能源(300438)、欣旺达(300207)。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与装机量、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中国加氢站数量

1、动力锂电池呈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痛点待解决

——疫情影响下,动力锂电池需求保持增长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动力电池的研发重点,具有能量损失小、转换效率高、加速快等显著优势。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供需规模较2019年大幅提升,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为154.5

GWh,同比增长142.9%;出货量为220 GWh,同比增长175%。

——续航短、充电慢、安全问题为主要痛点

电气化是双碳愿景下交通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比内燃机汽车排放的废气更少,若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便是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然而,锂电池作为交通动力存在续航短的劣势。相较于燃油汽车而言,纯电动汽车存在的最大痛点便是续航里程,传统燃油车加满一箱油可以开到600公里乃至更多,但普通的纯电动汽车只能跑200-400公里,而续航里程可达到500公里以上的高性能纯电车则将面临价格难以下调的困境。在雨天或低温天气,动力锂电池受环境影响明显,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充能耗时较长也是动力锂电池的一项短板。对比来说,传统燃油车仅需几分钟便能将油箱加满,而纯电动汽车即使是快充,充电至满格也需耗费一个小时左右,慢充耗时更是长达6-8小时。大幅上升的充能时间使得纯电动汽车使用体验感降低,是抑制动力锂电池需求增长的一大阻碍。

此外,安全隐患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根据电动汽车用户联盟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一共发生过72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至少涉及2个品牌车企,38款不同车型,包括乘用车、客车,货车等多个不同用处车型。除了电池的自燃隐患外,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也存在诸多事故风险,例如“智能化”核心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失灵及驾驶功能过度营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氢燃料电池技术难度大,与锂电池互补为最佳发展方向

——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氢燃料电池在动力锂电池存在的续航短、充能耗时长、安全隐患等问题上均具有显著优势,而且氢燃料电池的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被认为是未来交通动力低碳化的一展方向。然而,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面临着技术难度大、催化剂成本高昂等问题。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交通领域落地的重要载体。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仅有9246辆。可见,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市场刚刚起步,市场仍不成熟,处于幼稚期。据工信部于2021年初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

——中国加氢站建设慢,规模化应用困难

2016-2021年,中国加氢站数量逐步增长,但整体建设规模仍然较小。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加氢站有180座在运营、18座已建成,85座正在建设,148座规划建设。我国现有加氢站中多数投资规模超过1200万元,上海驿蓝金山加氢站甚至耗资高达5500万元。高昂的建设运营成本和较长的投资回报期是我国加氢站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障碍,现阶段多数加氢站还处于亏损状态,存在终端用户用氢难、用氢贵的问题,终端需求增长乏力必然又反过来制约加氢站的建设与扩张。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但其配套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困难,也是氢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一大障碍。

注:饼图数据为截至2022年3月底最新数据。

——氢燃料电池在专用运输领域具备优势

分析发现,无论是动力锂电池还是氢燃料电池都存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痛点,如何解决或规避痛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为新能源交通动力发展的关键。寻找各自最合适的应用场景便是优势利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从销量结构来看,目前商用车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重点。202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新增销量1894辆,商用车为绝对主力,其中客车1042辆、重卡777辆。

与燃油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零碳排放、转化效率高等比较优势;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续航里程长、充能耗时短、安全隐患可控等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决定了氢燃料电池在长距离、连续工作时间长、载重大等应用场景的适用性较高。而针对加氢站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氢燃料电池发展可从应用场景清晰、行驶路线固定的专用车入手(例如物流车、环卫车等),利于加氢站的布置和建设。

——氢燃料电池在航空运输领域大有可为

民用航空碳排放规模占交通运输排放总量的10%左右,而且航空排放是在高海拔地区释放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是类似地源排放的2-4倍。可见,航空是交通动力降碳减排的重要抓手。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而言,航空运输也是氢燃料电池的优势领域之一。氢能源的质量能量密度远超其他能源,且一个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可以比同等质量的电池电力系统多储存3-5倍的能量。要想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供应,除了通过技术研发提高能量密度外,一般还可通过扩大电池体积的方式实现,然而,飞机对动力系统的质量和体积均存在较大限制,动力电池在航空领域应用困难,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具有显著优势,可作为锂电池的有利互补。

总体而言,未来氢燃料电池将在长距离运输、专用车领域及航空领域发展较快,与锂离子电池形成良性互补。

3、燃油份额将逐步减少,但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完全取代

——“碳中和”目标下,燃油动力份额下降为必然趋势

“双碳”愿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降碳减排”相关目标规划,对新能源汽车在新增交通工具中的比例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未来燃油作为交通动力的份额必然呈现下降趋势。

——同款燃油车指导价普遍低于同款新能源车补贴价

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存在诸多障碍,高生产成本带来的高售价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来看,从低价低端到高价高端,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动汽车,其补贴后的价格普遍高于燃油版同款车型的指导价。以长安逸动以及逸动新能源为例,燃油版逸动的指导价为7.29-10.39万元,而逸动新能源(纯电)的补贴后指导价为12.99-14.99万元,即使对新能源车有补贴,新能源版的售价也比燃油版高出5.7万元。

注:指导价查询时间为2022年3月。

——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相较于燃油车而言,电动汽车的一大竞争优势为“绿色环保”。虽然纯电动汽车在排放上的绝对优势毋庸置疑,但值得思考的是,电能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不可视而不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力格局仍以火力发电为主要途径,其中煤电发电量占比在六成以上。在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动汽车的部分排放被转移到了上游。

此外,电池的循环利用寿命较低,大量废旧电池处理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再度污染。根据绿色和平发布的《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2021-2030年,中国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过700

GWh,虽可通过有效地梯次利用减少部分碳排放,但电池回收端带来的污染仍不可忽视。

可见,电动汽车的清洁环保更多的只是在使用阶段,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传统汽车厂商仍然在内燃机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

与此同时,内燃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朝着高效化、低碳化方向进步,发动机热效率提升是燃油车减少碳排放的主要路径。目前,全世界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在30%-38%的范围内,少数发动机的量产热效率突破了40%。比亚迪推出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43.04%,超越丰田、本田、马自达成为当前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汽油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助力燃油车节能减排,未来随着内燃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燃油动力与新能源的环保效益差距有望缩小。相较而言发展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内燃机技术,或许仍会更受商业应用的青睐。

综上所述,未来传统燃油车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基于燃油车的价格优势和不断进步的内燃机技术,真实环保效益存疑的锂电动力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取代燃油动力。

4、未来或将形成燃油、锂电、氢燃料“三足鼎立”的格局

基于以上分析,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认为,燃油动力基于其长久以来积淀的稳定需求及部分性能的不可替代性,短时间内不会被新能源动力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在各自的比较优势领域发展,可形成良性互补。未来几十年,交通动力市场或将由燃油、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三足鼎立”。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动力电池产业剧变中,宁德时代拿什么保住“一哥”地位?

一、发展原则和目标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抢占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是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我市顺应全球产业和科技革命的历史潮流,深度参与国际大分工,大力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跨国龙头企业齐聚重庆,新一代信息产业异军突起,老工业基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抓住当前的大好机遇,发挥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综合创新能力领先西部的优势、新兴产业开放发展先行一步的优势,重庆完全可以在全球新兴产业大调整、大重组、大转移的战略格局中乘势而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十二五”期间,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的原则是:“放眼全球、科学规划,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开放引进、无中生有,创新模式、跨越提升,龙头带动、集展”,打造新一代信息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三大优势产业,培育新材料、生物、新能源三大先导产业,实施“2+10”产业链集群建设方案,建设笔记本电脑和离岸数据开发处理“2”个全球重要基地,培育通信设备、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光源设备、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10”个“千百亿级”产业集群。

到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5%。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1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左右,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成为我市工业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支柱。建成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和国内最大的离岸数据开发处理中心,通信设备、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装备等10个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二、加快建设两大全球性产业基地

深度参与全球大分工,集中引进跨国龙头企业,引导集聚相关配套产业,垂直整合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及配套产业、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打造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研发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处理中心。

(一)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

按照整机带动配套、引进带动开发、研发总部和结算中心并举的思路,建设“两区十园七基地”,建成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研发生产基地,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10000亿元。

支持惠普、宏碁、华硕等跨国公司建设整机项目,在西永综保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加快形成1亿台规模。支持10个重点园区引进知名配套企业,发展设备、显示器、打印机、平板电视、电子部件、精密模具等计算机配套及相关产业,加快建设镁材、化学材料等七大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实现70%―80%的零部件、材料配套。建设计算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总部功能区,支持相关企业在渝设立全球研发及测试总部,促进企业与本地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建好惠普亚太结算中心,积极推动宏碁等跨国公司在渝设立金融结算中心。

(二)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处理中心。

建设面向全球服务的云计算产业园,建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外包处理中心,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建设“中国(重庆)国际离岸云计算特别管理区”,引导全球跨国公司、金融巨头、证券服务商等大综数据处理需求单位入驻,完善高标准厂房、高速大容量通信网络及水、电、安保等配套体系,引进形成100万台服务器数据处理能力。发展以应用软件为主的软件产业集群,积极开拓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建成国内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大力开展行业数据内容及处理服务。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共享。大力发展云计算,积极探索新的服务、运营模式。加快培育云安全系统等高性能信息安全产品,构建数据恢复、容灾备份、托管服务等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三、做大做强10个重大产业集群

根据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特点,大力推行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突出重点,分类推动,抢占先机,在10个产业集群分别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大集群。

(一)通信设备产业集群。

把握信息化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坚持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引进知名跨国集团,搭建新的产业平台,完善研发及制造体系,率先确立竞争优势,建设国内重要的通信设备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重点发展互联网设备、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终端及周边设备、智能处理设备及配套产业链,建设核心研发和检测平台。推动思科、广达、英业达、中电科等企业,建设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监视器等互联网设备生产基地。加快TD基带芯片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推动建设基站、中继设备、传输设备、接收设备等研发生产基地。加快发展智能手机、MID、上网卡、一体机、机顶盒、扫描仪、传真机等新型通信终端及周边产品。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高频RFID、感知聚合处理芯片、智能处理设备等物联网专用设备。加强电子器件、电子元件、电子材料等专业化配套产业基地建设。依托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建设国家级通信产品认证检测平台,完善产品测试和国际国内认证服务体系。

(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加强开放合作,大力引进制造和封测企业,积极培育设计企业,完善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推动建成国内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基地,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千方百计引进全球大集团建设12英寸先进制程芯片生产线,促进8英寸生产线尽快达到预计产能,加速6英寸模拟生产线量产步伐,实现部分关键专用材料的本地化配套。积极引进知名设计企业,积极促进本地芯片设计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建立高端集成电路设计平台,突破并掌握纳米工艺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提升芯片的自主设计和开发能力。积极引进知名封测企业,力争形成20亿片以上封测能力,突破SOC、SIP级集成电路封测关键技术,基本实现封装测试能力与设计制造能力相匹配。办好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和重庆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学院,大力培育集成电路人才。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发挥长安集团等的整车及集成技术优势,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混合动力汽车为转型过渡期的重点,建立新能源汽车推广配套体系,扩大试点示范,建成国内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主要的研发生产基地,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大力推进微型增程式电动汽车、纯电动微型轿车、公交客车及专用车的开发及产业化,力争率先突破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积极发展中度、重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型轿车,推进柴电、气电混合动力客车产业化,争取具有自动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统成为乘用车标准配置。跟踪、培育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电池汽车和太阳能电动汽车。立足整车需求,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本地化生产动力电池组,建成国内主要的驱动电机生产基地和电控专用部件生产基地。加强长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混合动力乘用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发挥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辆检测研究院等科技支撑作用,完善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中试及检测平台。

(四)环保装备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环保工程总承包及设备成套能力,建设国内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重点发展水污染防治、空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做大垃圾焚烧发电、烟气脱硫脱硝、污水处理等成套装备,加快开发CO2回收及利用、污泥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湖泊清淤等大型成套装备。支持在垃圾焚烧发电、烟气脱硫脱硝、污水处理、电子废弃物处理等重点领域,构建总承包企业牵引、设计服务及装备制造企业参与,集工程承包、技术及设备集成、专用及通用设备制造、环保服务为一体的产业联盟。在现有市级“排污权交易市场”基础上,争取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排污权交易市场”。争取国家布局碳排放交易市场。

(五)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抓住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巨大的市场机遇,构建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垂直整合体系,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加强与中国北车集团的深入合作,重点发展轻轨、地铁、城际列车、高速列车以及转向架、电力牵引、制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发挥机电控股、重钢、四联等本地企业优势,大力发展自动售检票、综合监控、通讯与信号、轨道梁、道岔、安全门与屏蔽门、站场、供配电、暖通与给排水、轨道施工工程装备等系统配套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单轨交通车辆工程实验室和单轨交通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开发转向架、电力牵引、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以及运营保障装备等关键技术。建立基于重庆的供应链体系,培育工程总承包能力。

(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充分激发科研院校和企业的创新活力,完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突出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药物两大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大力发展超声医疗、数字医用设备、生物医用材料与人工组织器官等核心技术和系列产品,其中超声医疗重点发展多品种超声治疗和诊断设备及远程医疗系统;数字医用设备重点发展胶囊内窥镜、X射线机、手术动力装置、血液透析滤过机等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生物芯片、胶体金试纸、组织工程材料、干细胞产品、人造皮肤、人造血液、人工血管及支架、药物缓释系统等。加快创新药物开发,引导GMP、cGMP标准生产线建设,推动化学药大品种高难度药物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规模化仿制;推进中药现代化,完善特色中药产业链,推广道地中药材GAP种植,做大中药单品种规模,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新产品;支持胃病疫苗、乙肝疫苗、抗艾多肽等创新药物研发产业化,积极引进著名生物制药企业,形成以疫苗和多肽药物为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七)新材料产业集群。

着眼轻量化、高强韧、结构功能一体化和智能化、模块化、材料元器件一体化两展趋势,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重点发展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化工新材料、玻纤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等优势领域。大力发展铝、镁合金材料及制品,发挥西南铝业集团等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在汽摩、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包装印刷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材料,突破天然气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关键技术,通过引进和消化创新,形成MDI延伸产品聚氨酯、聚氨酯组合材料、聚甲醛以及聚碳酸酯等产业链,加快培育丙烯腈丁苯树脂合金、高吸水性树脂、特种环氧树脂等新增长点。大力发展饲料级蛋氨酸、医药食品级甘氨酸、电子化学品等高分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延伸玻纤材料产业链。培育高环境适应性特种合金、传感器敏感材料、金属复合电子功能材料、微电子材料、超导材料等。

(八)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增强龙头企业带动整合能力,强化关键技术及产品领先优势,建设我国重要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支持海装风电装备积极抢占风电市场,加快形成3MW―5MW海洋型风电装备和500万KW整机制造能力。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企业来渝建设整机制造基地,力争形成数百万KW整机能力。强化重齿、通用等企业配套能力,加快齿轮箱、轴承、电机、叶片、变速箱、电机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生产,力争风电增速齿轮箱产能超过7000台,风电轴承产能超过3万台套。依托海装整机研发平台、望江柔性传动设计验算平台、重庆大学等科研力量,发挥骨干企业科研优势,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争取建设国家级风电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

(九)光源设备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光伏和LED两大具有潜在优势的领域,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构建硅材料、硅锭和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光伏系统产业链,建成我国重要的光伏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强化硅产业在国内的领军地位,提升发展太阳能级硅、太阳能电池片,形成万吨太阳能电池硅片产能。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大力发展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铜镓硒太阳能薄膜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发电机组等,力争形成300万KW太阳能电池和100万KW太阳能发电机组产能。加快聚光光伏(CPV)发电技术产业化。

发挥“十城万盏”示范工程和亿台笔记本电脑本地化需求的牵引作用,完善LED绿色光源产业链,建设我国重要的LED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全球最大蓝宝石衬底基地,突破LED外延及芯片制造、测试封装瓶颈,加快发展大功率氮化镓基蓝、绿光外延片及芯片和铟镓铝磷红、黄光外延片及芯片。做大LED背光源、LED显示屏、大功率高亮度LED光源、汽车摩托车LED灯具等规模。

(十)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建设国内规模最大、产品门类齐全、系统成套能力最强的综合性智能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依托四联等企业,大力发展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科学仪器、各类测量仪表以及相关传感器、元器件和材料,壮大网络化高智能变送器、船用仪表、分析仪器、物位计、气动/电动执行器、新型流量仪表和网络化智能热力表、电表、水表等产品规模。着力开发DCS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基于混杂和非线性技术的新型控制系统等,提升智能仪器仪表集成应用及成套生产能力。积极建设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中心,创建国家智能仪表工程中心,创立国家智能仪表产学研战略联盟,突破新型传感、新型人机界面、高可靠性、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

四、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遵循“集展、垂直整合”的思路,优先引导布局“1+2+4+41”开发区,将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沿主城外环布局产业环形发展带,在有条件和优势的区域性中心和工业强区促进产业点状发展,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双核带动、一环多点”的空间布局。

“双核”: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力争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占全市比重达到75%以上。其中,两江新区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离岸数据开发处理、轨道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仪器仪表、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业,建设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基地重要集聚区、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和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以及创新研发总部;西永微电园区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及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基地、通信设备、高端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等国家级产业基地。

“一环”:依托九龙坡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彭、江津、建桥、璧山、花溪、同兴等特色工业园区,引导发展笔记本电脑零部件及关键材料、通信设备及部件、整车及汽车电子、高性能合金材料、轨道交通零部件、船舶及配套、数控机床、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及配套、LED等。

“多点”:以“专、精、特”为方向,依托万州、涪陵、长寿、合川、永川、荣昌、万盛、大足、綦江等特色工业园区,引导发展化工新材料、电脑材料、光源设备、通讯设备、特种船舶、生物制品、现代中药、中兽药、化学药和节能环保装备等。

五、实施重大工程推动产业发展

发挥重大工程推动作用,在科技创新、产业示范、龙头带动、招商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动力。

(一)产业示范工程。

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瞄准重点产业链集群的战略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滚动实施100项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产业聚集,培育新兴产业群,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二)创新基础工程。

围绕“2+10”产业链集群,建设一批自主创新基础平台,完善以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公共创新服务设施为支撑的创新链,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开放高效”的自主创新物质支撑体系。

(三)科技专项工程。

滚动实施12个重大科技开发专项,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利成果,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0%以上,为产业培育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四)龙头企业工程。

集中政策,实施“5213”行动,即培育5个1000亿级、2个500亿级、10个100亿级、30个50亿级龙头企业,“2+10”产业集群均有1―2个以上行业龙头企业。

(五)500强企业引进工程。

启动“2+10产业集群招商引业”,大力引进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力争每个重点产业集群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和项目布局。

六、保障措施

(一)实施“2+10”产业集群建设方案。

制订落实“2+10”共12个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深化具体思路,明确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市场拓展、重大招商、人才培养等战略任务,细化保障措施,明确牵头部门,全力推进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大力筹措产业发展资金。

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筹措1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取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性融资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招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产业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投融资体系建设和人才培育引进等。结合实施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畅通重庆等重大投资工程,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购力度。

(三)落实扶持政策。

集成国家和我市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所得税减免、税前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房产税减免、用地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优惠政策,发布实施“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形成发展政策洼地。

(四)强化金融大支撑。

发挥科技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的作用,形成超100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壮大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力争投资能力超过500亿元。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利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内主板和海外上市。积极谋划建立区域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租赁融资、产业链融资等新型融资模式。

(五)加强体制创新与开放合作。

强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能,加强日常组织、协调、督查、调度和推进工作,形成上下对口、部门协作、市区联动的良性工作机制。对接国家部门,积极争取支持,推进“三网融合”、电力、可再生能源配额、合同能源管理、性产品价格形成、生产者责任延伸、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军民结合等领域的配套改革。积极拓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多头内一头外”加工贸易等新模式,更高层次利用全球创新及产业。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研发、注册商标、培育国际品牌、制定国际标准、申请国际专利。

重庆市人民

二○一一年五月九日

继市值上超越中国石油后,宁德时代就一直处于“风暴眼”中。

昨日,据财联社报道,宁德时代将向现代 汽车 集团专属平台“E-GMP”打造的二款车型供应动力电池,供货时间将于2023年开始。

对此消息,宁德时代虽然并未做出回应,但其股价却很快发生了变化。据Wind数据显示,昨日宁德时代收盘股价大涨8.18%至404元/股。

而在6天前,宁德时代连发多个公告表示,“投资不超过120亿元建设四川宜宾动力电池制造基地”、“投资不超过120亿元建设广东肇庆动力及储能项目”和“投资不超过50亿元建设福建宁德一汽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建项目”,合计投资总计290亿元。

受此消息利好的影响,自次日开盘高开3%至379元/股后,2月4日收盘股价继续上涨至388.5元/股,涨幅达到1.%。

早在2月1日,宁德时代就发布了一份“非公开发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公告表示将解除限售和实际可上市流通的股份,占其目前股本总数的5.25%,而解禁上市流通日为2月4日。

据界面新闻统计,这次宁德时代的解禁市值为4332.89亿元,几乎占到其发稿前总市值9555.5亿元的一半。 虽然目前解禁股持有者并未表态是否会减持,但资本市场对此依然表示担忧。

其实,自宁德时代超越中石油后,其股价就一直上演着“过山车”的走势。 而这背后,或许反映着宁德时代“内忧外患”的不稳定现状。

宁德时代2020年12月31日-2021年2月9日K线图,截图自Wind

受疫情影响,去年新能源 汽车 的销售受阻,动力电池行业由此受到波动,需求和装机量随之下滑。正因如此,宁德时代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并不优秀。

此外,在上月接连发生的宁德时代旗下电池工厂的爆炸,也让其陷入短暂的动荡之中。

而在外部市场方面,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发展,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却逐年加剧, 宁德时代虽依然坐在“一哥”的位置上,但身边的威胁并不少。

先不说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国内动力电池厂家的追赶,LG化学及松下等海外电池厂商近几年也开始逐鹿国内市场、并紧追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市值一度超越中国石油,外界将此视为新能源 汽车 将逐步代替燃油车的信号。

在群雄并起的时代里,宁德时代是否能坐稳动力电池“一哥”的位置?

“基本满意。”

十四年前,曾任中国石油董事长的蒋洁敏在接受央视访时这样表示,彼时的中国石油的确能撑得起这个评价。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在A股风光上市,首日开盘价一度被投资者推高到48.6元/股,也用71181亿元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

殊不知,这家昔日里全球第一市值的公司,却在十四年后被一家制造动力电池的厂商在市值上所超越。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就在去年12月21日,宁德时代的股价涨幅超12%,当日收盘股价为325元/股,市值也随即达到了7571亿元。一周后,在12月30日,宁德时代股价涨幅达到10.39%,收盘股价为340元/股,市值也达到7920亿元,一举超越中国石油当日7558亿元的市值。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油市值对比图,数据来源于Wind,连线出行制图

今年开年后,这样的涨势还在继续。1月4日收盘时股价实现高涨15.09%至404.1元/股,这之后,股价继续飞涨直至到1月7日,收盘股价达到413.23元/股,市值达到9626亿元的新高。

不过,就在宁德时代正向万亿市值冲锋之时,却被踩下了“刹车”。

1月7日,据“宁乡发布”微博称,当日晚间湖南邦普循环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湖南邦普”)老厂车间发生爆炸起火。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该公司属于宁德时代控股的子公司。

作为当事方的宁德时代对此事故虽很快做出了回应,但由于这家公司主要负责宁德时代电池产业中回收部分的业务,受此影响宁德时代次日收盘时股价为404.5元/股,降幅达到2.11%,市值在一天内蒸发203.32亿元。

此后一周,股价的颓势继续延续。 1月11日股价继续走低,当日收盘价为390元/股,降幅为3.58%;期间虽有小幅反弹,但股价的降幅并没有得到缓解,在八天后收盘股价降到366.11元/股的低点,当日市值也跌至9000亿元以下。

到了1月20日,宁德时代股价回涨至收盘价391.4元/股,涨幅一度达到了25.29%。 在业内看来,这一回涨与前日其公布的专利有很大关系。

1月19日,宁德时代公布了两项与固态电池相关的发明专利。据专利文件可以看到,这两项专利都与固态电解质相关,将有利于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的发挥。自上月初蔚来推出150kWh固态电池包后,宁德时代这一专利成为这一领域又一进展。

宁德时代固态电解质相关专利信息,截图自“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

受此消息的利好影响,此后几天宁德时代的股价一路走高,于1月22日重回400元股价,当日收盘价为408元/股,市值也重回9100亿元之上。

但很快,宁德时代的股价再次由于爆炸而陷入“泥潭”之中。

1月20日晚间,德方纳米控股子公司曲靖市麟铁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德方纳米”)发布公告称,当日上午其一个室外尾气吸收塔发生爆炸。据德方纳米曾披露资料显示,其公司在2014至2016年均为宁德时代的前五大供应商。此外,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占其公司总股本的40%股权。

这之后,宁德时代虽然对此爆炸事故很快做出回应,并表示只是参股关系,未参与其公司的生产运营, 但也没有挡住股价的下跌。

就在事故发生的下一周,宁德时代的股价再次下跌,自1月25日收盘时的396.95元/股降至1月29日收盘时的354.11元/股,降幅达到了4.27%,这也是宁德时代在上月股价的最低点。

而到了本月初,宁德时代股价继续走低。2月1日,其股价收盘价为350.33元/股。但随着宁德时代连发多个扩产公告后,及时将股价的下跌再次止住。 自2月2日发布公告后,宁德时代股价开始回调,至2月4日收盘时,股价较2月1日股价已回涨38.17元/股。

至此,从宁德时代于去年12月超越中国石油、股价也随即达到了413.23元/股的高点后, 截至本月5日收盘其股价已上演了多次起伏,堪比坐上了“过山车”。

其股价的不稳定,或许也反映着宁德时代颇具挑战的现状。

在目前动力电池这个赛道上,已坐到“头把交椅”的宁德时代压力也不小。

去年10月,宁德时代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了0.8%;实现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4.24%。这也是宁德时代去年前三季度首次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虽然宁德时代在第三季度交了一份较为好看的“成绩单”,但也无法遮盖住前三季度的颓势。据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5.22亿元,同比下降4.06%;实现净利润36.82亿元,同比下降2.07%。

对于宁德时代去年前两季度的发展不利,与疫情不无关系。

随着去年年初疫情的爆发,去年上半年新能源 汽车 的产销量大幅降低。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分别为39.7万辆和39.3万辆,分别同比下降36.5%和37.4%。

“去年上半年突发疫情及政策影响导致新能源 汽车 销量集体下滑,而动力电池装车量也随之下降,从而影响电池供应商收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对北京商报这样表示。

在外界看来,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其营收和净利润应该会得到回升。 但对于宁德时代而言,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曾作为“立身之本”的技术路线已摇摇欲坠。

早在2011年,宁德时代就在福建宁德市成立,但在彼时的动力电池赛道上,已然慢了许多,它前面已有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两个已实现“自给自足”的玩家。

作为宁德时代创始人的曾毓群自然也看到了这点,于是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另辟蹊径——没有将当时市场普遍认可的磷酸铁锂路线作为主打路线,而是选择了成本更为高昂的三元锂路线。

就在曾毓群做出这个选择后,政策也帮了他一把。

在宁德时代成立的一年后,中央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要达到150Wh/kg以上,而在那时只有三元锂电池能达到这一指标。

于是,在政策红利的“加速”下,宁德时代于2017年借势超越了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一举成为了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哥”。 在这之后,宁德时代继续在三元锂电池方面做着研发,并在两年后推出并量产了“811电池”。

宝马iX3搭载的宁德时代811电池,图源宁德时代官微

简而言之,811电池即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中镍、钴和锰三者配比为8:1:1的三元锂电池,这一电池可以将能量密度提升至170Wh/kg,并有效的提升装载此款电池的新能源 汽车 的续航里程。

811电池虽有诸多优点,但自推出后就一直备受质疑。

首先就是电池的安全性。据未来 汽车 日报报道,去年国内市场发生了超过20起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故,这其中多为装载三元锂电的车型。而随着去年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一场“针刺试验”,更将宁德时代的811电池的安全性送上舆论的焦点。

“按照目前的技术,811电池系统做到不起火几乎不可能。如果要做到单体电芯不起火,估计会用固态/半固态电池,或者较大地牺牲能量密度。” 新能源 汽车 行业专家傅振兴对车市物语这样表示。

除了安全性之外,三元锂电池目前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被挤压。

据中国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去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国内三元锂电池共计装车5.9GWh,同比累计下降8%;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4.7GWh,同比累计增长上升13%。按照这个趋势,2021年磷酸铁锂的装机量大概率会超过三元锂电池。

正如如此,去年业内一度有传言称“宁德时代会放弃811电池”,宁德时代虽然对此进行辟谣, 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市场份额受挤压等“内忧”问题依然存在。

相比于“内忧”的困扰,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外患”或许更具有威胁。

其实,宁德时代前几年之所以可以坐到“一哥”位置上、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威胁,还要得益于政策的扶持。

2015年,工信部推出动力电池“白名单”,国内新能源车企只有用“白名单”中企业的电池才能获得补贴,进入“白名单”之中就有宁德时代。

借此,宁德时代在政策的扶持下驶入发展“快车道”。2019年,包括华晨宝马、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厦门金旅、北汽、中车集团、吉利在内的各个车企,宁德时代电池的装机比例都在90%以上。

但随着当年工信部取消了“白名单”,挡在外资动力电池企业面前的“墙”被推倒,这些企业就此进入国内市场再无阻碍。 而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一哥”的宁德时代,首当其冲地迎来了LG化学、SK等外资电池企业的挑战。

据SNE Research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8月,LG化学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市场的15.9%,排名第一,宁德时代以15.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这之后,宁德时代虽夺回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位置,但LG化学和松下依然在其身后紧追。

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数据来源于SNE Research,连线出行制图

其实,随着宁德时代在市值上超越中国石油后,在业内看来一个新的能源时代就随之开启。但对目前的宁德时代而言,除了要面对自身“内忧外患”的问题之外,还要思考一个“老问题”—— 如何继续稳住动力电池行业“一哥”地位?

“对于许多竞争对手而言, 汽车 电池通常只是他们的几个业务领域之一。但对我们来说,一切都要围着电池转,我们必须成为这个领域的最强者”。

在宁德时代创立不久,在被媒体问到对于公司及未来的思考时,曾毓群曾这样回答道。

但要让宁德时到这点,其实并不简单。

这是因为在新能源 汽车 行业自发展以来,就存在着一个惯例—— 鸡蛋不会放在同一个筐里。 简言之,就是任何一家车企并不会只选择一家动力电池厂商作为供应商,而是同时选择几家。

就拿特斯拉为例,就目前其电池供应商就已经囊括松下、LG化学和宁德时代国际三大电池巨头。 “为保证其电池供应稳定,我们会选择多家电池供应商来供给电池。”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对媒体这样表示。

而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的宁德时代,同样并不是车企的唯一选择。

大众2020年豪掷11亿欧元入股国轩高科,又选定万向一二三作为供应商;奔驰也投入千万欧元入股孚能 科技 。就连曾作为宁德时代的“伯乐”——华晨宝马也在去年7月选择了亿纬锂能。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动力电池企业无法满足众多新能源车企的需求,为了实现生产,车企们不得不选择多家动力电池企业作为供应商。 即使到了2021年,这样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依然存在。

“未来5年,锂电产业市场将迎来井喷期,快速进入到TWh时代。”

就在上月召开的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云论坛上,曾毓群曾给出了这样的判断。在他看来,2021年开始全球锂电池行业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需求会有明显的提升,但反观供给端,目前全产业链的产能供给增长相对较慢,有效供给不足。

换句话说,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动力电池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但行业的基本规则并没有改变—— 满足更多车企的需求,来抢夺更多市场。

而从今年初开始,众多新能源车企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就已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特斯拉国产Model Y强势登陆国内市场,由于超预期降价一度导致瘫痪;紧接着,蔚来发布了新车型ET7,据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对媒体表示,ET7订单量也超过预期。在之后,智己 汽车 也发布了自己的新车型,并开放预订。

特斯拉国产Model Y和蔚来ET7,图源特斯拉/蔚来官微

除此之外,像小鹏、威马、零跑等国内新能源车企、宝马、奔驰及奥迪等传统燃油车车企也都会在2021年推出旗下的诸多新车型。

从特斯拉、蔚来,再到小鹏、宝马等车企的高速放量,都在增大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厂商的电池供给压力。据高工锂电机构统计,2021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预期上调至1万辆,同比增速将超过52%,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达GWh。

为了满足更多车企的需求和抢占市场,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们纷纷开始了扩产“运动”。

就在本月初,宁德时代就发布公告称,将在四川宜宾、广东肇庆和福建宁德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基地及动力储能项目,合计投资总计290亿元。而在2020年12月底,宁德时代宣布,投资390亿在福建福鼎、四川宜宾、江苏溧阳三地增产扩产。短短几个月,就大手笔拿出近680亿元扩充产能。

紧接着,比亚迪也发布公告表示,将分别以现金的方式对旗下的子公司进行增资扩产。

除了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扩产上进行加速,它们身后的动力电池厂商们也开始奋力紧追。

上月,中航锂电宣布投资50亿元、规划产能为10GWh的项目即将迎来正式投产,二期项目规划已在进行中。而在去年,国轩高科柳州1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也开始动工;蜂巢能源宣布投资155亿元在欧洲建立24GWh电池工厂。

然而,就在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厂商做着扩产的同时,也开始发觉仅仅通过原来的扩产办法很难赢得更多市场,因为从去年开始已有很多新能源车企已不甘被电池厂商“卡住脖子”,开始亲自下场布局电池业务。

去年9月,马斯克在特斯拉的“电池日”上发布了旗下的新能源,并表示在两到三年后,当实现自给自足后,不排除向外输出电池产品。再到今年,蔚来、智己 汽车 和广汽新能源均已推出的旗下新电池技术,连线出行曾在《特斯拉、蔚来、广汽的1000公里续航电池,是真技术还是新噱头?》一文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虽然像蔚来、智己 汽车 等车企及品牌目前在电池方面,还在与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厂商合作,但在这些车企摸透电池生产工艺后,很大概率会真正自研电池,就像特斯拉那样,这样可以让成本降到更低。” 一位动力电池行业从业者对连线出行表示。

正因这样,宁德时代为了在新的时代下,继续稳住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哥”地位,不再仅对动力电池业务进行继续布局和研发,也开始向其他业务开始拓展。

据北京商报报道,自去年开始宁德时代投资了包括同类电池厂商,并涉足上游电池原材料端、证券、 汽车 制造、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等领域。而在今年1月,宁德时代还参与了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的C+轮融资。

宁德时代投资地平线信息,截图自“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

在业内看来,宁德时代开始向供应链上下游及新兴 科技 领域投资并不意外,参与投资和布局其他领域业务不仅可以稳固供应、平摊风险,也能提升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现在来看,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可以确定的是,宁德时代市值超越中国石油并不是发展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只不过,宁德时代要想在新能源时代下继续稳坐“一哥”位置,就 需要跟着时代变化随时主动出击。